網購包裝都去哪里了?
發布時間:[2014-4-9] 查看次數:2529
時下,網購已成為一種生活方法。來自市郵政管理局的數據顯現,2013年全市快遞業務量達到1.54億件,以接近翻番的速度快速增長。相應所發生的拋棄包裝物數量,亦呈直線上升的趨勢,造成的資源浪費極大,也給環保帶來壓力。日前,記者經過多方造訪發現,雙面膠帶如何讓網購這一環保的購物方法愈加環保,仍是橫亙在商家與消費者面前懸而待解的難題。 快遞量每年翻倍增長 昨日黃昏6時,記者走進市區義全街幸福鞋業批發商場,兩邊很多鞋店燈火亮堂,工作人員在忙碌地分揀貨品,店內、店門前堆疊起大小不一的各種鞋盒、包裝盒。街巷內外,幾輛類型不一的快遞車安靜地停靠著。 “這條街的店家,基本上從事電商,像咱們這樣的小店,一天能出貨百來件。”一店家登記著有關信息,頭也不抬地通知記者。 此前在南安記者也看到相似的繁忙現象,“黃昏是一天中最忙碌的時間,從包裝到裝車,工作人員忙到凌晨是家常便飯。”美家世比家私有限公司總經理出志新通知記者,出貨量最大的主要是簡便家私,單是泉州這個貨品庫房,一天的銷售量大約為5000多件。 “這些年,泉州地區快遞業務量增長速度很快,有數據統計以來,每年以接近翻番的速度增長。”市郵政管理局商場監管科副科長陳榮裕表明,2013年,全市快遞業務量現已達到1.54億件,跟著網購商場的發展,增長速度還將持續下去。 網購包裝占廢品收購六成 市民方玲玲是當之無愧的網購達人。前些天,她網購了一件絨面皮鞋清潔五件套,從快遞員手里接過包裹,她調查了一下,外頭是一個紙皮包裝盒、一張快遞貼單、5條膠帶,里頭先是幾張廢報紙,接下來幾張紙板將商品隔開,一瓶鐵罐裝的補色劑外,套著一層氣泡墊,從包裝層數上看,里里外外包了三、四層。 “并不是咱們情愿層層包裹,究竟包裝也需要本錢,作為商家首先要保證商品在運輸過程中不被損壞。”出志新通知記者,在一件商品包裝前,會先行測驗,例如,試包裝后,將商品從高處拋落,調查其損壞的狀況,然后確定包裝的方法。 “作為消費者,我肯定期望收到的商品完好無損。”市民林小姐坦言,最佳包裝盒看起來是簇新的,假如破破爛爛的看起來不舒服,感受賣家不用心。“但這些包裝,在包裹拿到手的那一刻起,成為廢品。起初舍不得扔掉,堆放在家里,越積越多,覺得占地方,就全部扔廢物桶了。”方玲玲坦言,大紙箱還能夠拿來裝東西,小紙箱想不出用處只能丟掉。 在記者隨機訪問的幾位消費者中,直接將包裝物送進廢物桶是多數人的挑選,更進一步的做法是“包裝外的防水袋作為廢物袋二次運用。或將包裝盒積累到一定量賣給收廢品的。” 采訪過程中,記者在東美社區看到,走街串巷收廢品的車輛不時穿行而過,一處民房外,收廢品的老呂正在拆解一臺廢冰箱,不遠處停放的三輪車上,堆疊著一人多高的紙皮。“這是剛從幸福街的網店收購回來的。”老呂通知記者,從業現已十多年,顯著感受這些年紙皮的數量比之前增加了不少,他只在豐澤區收購,一天能收到的紙皮就有250公斤至300公斤,收回來的網購紙皮能占到60%。 二次運用難題懸而未解 “傳統購物發生的廢物現已開始被注重,比如,超市有償運用塑料袋,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塑料袋的運用率。”中國工程機械商貿網電子商務事業部副總監戴福全以為,日益增長的網購數量,以及隨之而來的網購廢物卻還沒引起滿足注重。 “難!”當記者問及網購包裝二次運用問題時,陳榮裕面帶難色,且不說,消費者能不能接受包裝的二次運用,從商家來說,包裝收回的人工本錢、運輸本錢、倉儲本錢等方面都太高了。 一位不愿具名的電商人士也表明,“二次運用的難度太大,暫時也沒有啥好的法子。從維護貨品來看,適度包裝是不可避免的,店家能夠做的也許就是運用能夠降解的包裝袋,消費者拿到快遞袋后能作為廢物袋重復運用。”祺彤香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蘇清陽也主張,“盡量將物品裝得有條理和緊實些,減少物品的體積,節省包裝盒的運用。” 而快遞公司從廢品收購站回購未破損的紙皮,或是目前較為現實的二次運用。“在填充物運用上,有一部分咱們是到收回站購買干凈,沒有破損的紙皮,作為包裝的紙板。”順豐速遞有關負責人通知記者,可是這部分并不多,主要還是公司內部自個設計填充物。 “在二次運用懸而未解的狀況下,能夠通過廢物分類,提高廢品的收回率。”戴福全表明,能夠借鑒國外做法,將廢物桶分為紙類、塑料類、鋁箔包類、玻璃類,盡可能收回可再次運用的廢物。